《学会提问》读书笔记

前言

《学会提问》是一本批判性思维入门书籍,因为对批判性思维的好奇,以及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还不错,所以我阅读了这本书。
本书主要介绍了常用批判性思维方式、如何得知一个结论的准确性、以及常见的谬误等等,如果你想有清晰的思维,想有精准的判断力,想知道别人是不是在忽悠你,那这本书一定能帮助你。

精华语录

批判性思维鼓励你倾听他人,向他人学习

批判性思维者的价值观

  1. 自主决断
  2. 好奇心
  3. 谦恭有礼
  4. 发自内心的尊重严密的论证

一个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好方法是得出论点之前,充分论证这个论点的反面对论点并加以辩驳。

提出批判性问题

  1.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
  2. 理由是什么
  3. 哪些词语或短语的意思不明确
  4.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是什么

批判性阅读的主要目标,就是判断结论是不是强有力,价值是大还是小。

人身攻击性谬误:针对个人进行攻击,而不反驳其理由

叙述谬误:错误的假设一个貌似可以正在发生的故事,并将假设和事实联系

滑坡谬误:假设采取某种做法会引发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,而实际上有现成的程序可以用来放置此类连锁事件的发生。

追求完美方案谬误:错误的认为如果尝试某种解决方案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,那么这种解决方案就不该采用。

诉诸公众谬误:试图通过引述很多人都持有这一观点,以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,错误的认为很多人支持的事就是可取的。

诉诸可疑权威谬误: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,而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。

诉诸情感谬误:使用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语言分散读者注意力,让他们忽视相关理由和证据。(恐惧、希望、爱国、怜悯、同情)

稻草人谬误:歪曲对方的观点,使其容易受到攻击,进而攻击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的观点。

虚假的 2 选 1 谬误: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,假想只有两种选择。

乱扣帽子谬误:错误地认为因为你给某个特定事件或行为起了名字,所以你合理解释了这一事件。

计划谬误:人们倾向于低估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,尽管有很多过去的经验显示他们曾一直低估完成某件事的时间。

粉饰谬误:使用模糊、引发人们强烈情感认同的描述品行的词语,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查其理由。

转移话题谬误:插入一个不相干的话题,已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。

循环论证谬误:在论证过程中假设自己结的结论成立的论证

怎么判断事实的准确性?

  • 你的证据是什么?
  • 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?
  • 证据在哪里?
  • 你为什么相信它?
  • 你确信它是真的吗?
  • 你能证明吗?

以偏概全谬误: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

好的科学研究使我们获得证据的一个优质来源,因为科学研究强调可重复性、控制和精确性。

强求确定性谬误: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,就应该被抛弃。

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: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因果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,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。

因果关系谬误:将时间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,或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。

忽略共同原因谬误: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,是因为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。

事后归因谬误:假设乙事件是由甲事件引发的,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甲之后发生。

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简单的解释

读后感

在阅读《学会提问》之前,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告诉我们怎么提问的书籍,但实际上这本书的内容不止告诉我们该怎么提问,还告诉我们提问的底层逻辑是什么,如何通过提问去寻找事实的真相,对于一个观点、一个结论,从理由到结论的整条论证链路有哪些是准确的,有哪些是可以相信的,有哪些是存疑的,有哪些是不可相信甚至谬误的,这本书都有系统性的梳理和案例。
读完之后,我感受到我更能「讲道理」了,看到一些看似说服力很强的文章和观点,也能提出一些批判性问题来判断真实性。除此之外,科学的提问还可以增加思考的深度,帮助我更加接近结论的本质。总的来说,《学会提问》是一本很提升思考能力的书籍。